北师大著名教授于丹讲乌龙茶闹“乌龙”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北师大著名教授于丹讲乌龙茶闹“乌龙”

这两天,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于丹关于乌龙茶的一段抖音视频,让茶行业差点炸了锅:大家一边倒地批评于丹胡说八道。


我们先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于丹在视频中讲的关于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的分布,完全南北颠倒了。

闽北乌龙茶根据品种和产地不同,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品种有乌龙、梅占、观音、雪梨、奇兰、佛手等、名岩名枞包括了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等。

而闽南乌龙茶主要指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对茶叶的传播,严谨是第一要求

从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经》上看,中国茶叶有六大类、300多个小种类,加上近些年各地还不断创新发展出新的品种品牌,说实话,让一个人把中国茶叶说清楚、说准确,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偏偏中国茶叶又饱含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载体,对中国人生活与文化来说,茶叶是需要我们高度珍视的财富;对外,茶叶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一个重要符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和传播中国茶叶及其文化,严谨是第一要求。

正是这个中国茶行业人士的基本共识的存在,让大家对于丹的错误知识传播,异口同声给出“差评”!

在移动终端作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今天,“网红”“专家”“名嘴”的传播力超强;同样,经由他们之口发出的错误信息,其传播量和破坏力也是惊人的。因此,茶行业对于丹的错误视频信息大为不满,绝不是出于什么行业壁垒,而是担心于丹脑子受潮,中国茶叶发霉!

对茶叶的传播,科学是基本要求

我们看到,历史悠久、内容浩繁的中国茶叶知识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块组成。不论是自然还是人文,都是科学,都需要科学的精神。离开了这一点,不论是谁,早早晚晚要翻车。

网上有人说于丹的专业方向原来是“戏剧与影视学”,后来跨界成了名嘴,开始了“万物皆可于丹讲”的开挂人生。

其实古今中外不乏通才大家,像我们熟悉的达·芬奇、张衡。也不是说于丹不具备成为通才大家的可能。但茶界一位知名作家在一个交流场合看到于丹在讲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结果听她说普洱生茶放久了就成为普洱熟茶,看来她连普洱生茶熟茶的基本常识都没有。现在看,于丹的多次“信口开河”说明:她缺乏一个学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不仅仅指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包括“科学观”——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追求。

关于乌龙茶叶的特点,已经有固定的名称叫“绿叶红镶边”,绿色在中间,红色在边沿。而于丹张口就来,以至于有网友留言说:“于教授的想象力还是非常有创意滴,‘红中青边’的命题给天下制茶工匠出了一道待解难题……”更有网友评论说:这些常识性错误但凡你能备备课,就可以避免!

但为什么于丹就不备课呢?因为她的哗众取宠之心、胆大妄为习惯早已经把一个教授起码的科学研究精神挤出了灵魂世界。

而这样的人居然还能够在到处授课传播?这才是最让行业人士深恶痛绝的地方!

茶行业呼唤高质量的传播

在当今人人都可做媒体、人人都敢称自媒体的时代,信息传播的确多了,但更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传播。茶行业尤其需要!

茶行业在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传播路径的转变过程中,视频传播一直是个弱项。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一位茶文化学者、作家,又具有很不错的嗓音,但他的视频做了一段时间后没能坚持下来,原因是调研和写作已经占据他的大部分时间,而视频需要时间、精力和团队。

从这个角度看,于丹的说乌龙茶视频虽然错得离谱,但也有一个好处,提醒行业内专家——你们不说,那就别怪我乱说了!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